建筑業(yè)10項新技術目錄
1地基基礎和地下空間工程技術.......... ........ ........ ........ ...... . .. ....1
1.1灌注樁后注漿技術........................................ ............ .. ....1
1.2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技術............................ ..................... . .....2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復合地基技術.......... ..................... .......2
1.4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技術.................... ........ ........... . .. .....3
1.5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 ........ .......................................4
1.6復合土釘墻支護技術........................... ........ ........................5
1.7型鋼水泥土復合攪拌樁支護結構技術............ ........ .........................6
1.8工具式組合內支撐技術.......................... ........ .......................7
1.9逆作法施工技術............................. ........ ................. ........8
※※※※※...............11
1.10爆破擠淤法技術............................ ........ ..........................11
1.11高邊坡防護技術........................................... ........ .... ....14
1.12非開挖埋管技術.......................... ............................... ..17
1.13大斷面矩形地下通道掘進施工技術......... ............................... ...19
1.14復雜盾構法施工技術....................... ........ ............................20
1.15智能化氣壓沉箱施工技術............. ........ ......................... .......21
1.16雙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綜合技術.......... ........ ..................... .....22
2混凝土技術....................... ........ ........ ........ ......................26
2.1高耐久性混凝土.................................................................26
2.2高強高性能混凝土...............................................................28
2.3自密實混凝土技術...............................................................30
2.4輕骨料混凝土...................................................................31
2.5纖維混凝土.....................................................................33
2.6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35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術.............................................................38
2.8預制混凝土裝配整體式接受施工技術...............................................40
3鋼筋及預應力技術.................................................................46
3.1高強鋼筋應用技術...............................................................46
3.2鋼筋焊接網(wǎng)應用技術.............................................................47
3.3大直徑鋼筋直螺紋連接技術.......................................................47
3.4無粘結預應力技術...............................................................48
3.5有粘結預應力技術...............................................................49
3.6索結構預應力施工技術...........................................................50
3.7建筑用成型鋼筋制品加工與配送技術...............................................52
3.8鋼筋機械錨固技術........................ ........ ........ ....................52
4模板及腳手架技術............. ........ ........ ........ ........................56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術.............................................................56
4.2鋼(鋁)框膠合板模板技術.......................................................57
4.3塑料模板技術...................................................................59
4.4組拼式大模板技術...............................................................61
4.5早拆模板施工技術...............................................................63
4.6液壓爬升模板技術...............................................................64
4.7大噸位長行程油缸整體頂升模板技術...............................................66
4.8貯倉筒壁滑模托帶倉頂空間鋼結構整安裝施工技術...................................67
4.9插接式鋼管腳手架及支撐架技術...................................................69
4.10盤銷式鋼管腳手架及支撐架技術..................................................71
4.11附著升降腳手架技術............................................................74
4.12電動橋式腳手架技術............................................................76
※※※※※....... ........ ........ ........ ........ .............................76
4.13預制箱梁模板技術..............................................................78
4.14掛籃懸臂施工技術..............................................................80
4.15隧道模板臺車技術..............................................................82
4.16移動模架造橋技術..............................................................85
5鋼結構技術............................... ........ .............. ...............88
5.1深化設計技術................... ........ ......................................88
5.2厚鋼板焊接技術........................ ........ ...............................89
5.3大型鋼結構滑移安裝施工技術............................ ........................90
5.4鋼結構與大型設備計算機控制整體頂升與提升安裝施工技術...........................90
5.5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92
5.6住宅鋼結構技術.................................................................93
5.7高強度鋼材應用技術.............................................................94
5.8大型復雜膜結構施工技術.........................................................95
5.11模塊式鋼結構框架組裝、吊裝技術................................................95
6機電安裝工程技術.................................................................97
6.1管線綜合布置技術...............................................................97
6.2金屬矩形風管薄鋼板法蘭連接技術.................................................98
6.3變風量空調系統(tǒng)技術.............................................................99
6.4非金屬復合板風管施工技術......................................................101
6.5大管道閉式循環(huán)沖洗技術........................................................102
6.6薄壁不銹鋼管道新型連接技術....................................................103
6.7管道工廠化預制技術............................................................107
6.8超高層高壓垂吊式電纜敷設技術..................................................108
6.9預分支電纜施工技術............................................................110
6.10電纜穿刺線夾施工技術.........................................................111
6.11大型儲罐施工技術.............................................................114
7綠色施工技術....................................................................129
7.1基坑施工封閉降水技術..........................................................129
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術......................................................130
7.3預拌砂漿技術..................................................................132
7.4外墻自保溫體系施工技術........................................................133
7.5粘貼式外墻外保溫隔熱系統(tǒng)施工技術..............................................134
7.6現(xiàn)澆混凝土外墻外保溫施工技術..................................................136
7.7硬泡聚氨酯外墻噴涂保溫施工技術................................................140
7.8工業(yè)廢渣及(空心)砌塊應用技術................................................142
7.9鋁合金窗斷橋技術..............................................................143
7.10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141
7.11供熱計量技術.................................................................141
7.12建筑外遮陽技術...............................................................144
7.13植生混凝土...................................................................141
7.14透水混凝土...................................................................144
8防水技術........................................................................148
8.1防水卷材機械固定施工技術......................................................148
8.2地下工程預鋪反粘防水技術......................................................152
8.3預備注漿系統(tǒng)施工技術..........................................................156
8.4遇水膨脹止水膠施工技術........................................................157
8.5丙烯酸鹽灌漿液防滲施工技術....................................................161
8.6聚乙烯丙綸防水卷材與非固化型防水粘結料復合防水施工技術........................163
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術........................................................168
9.抗震、加固與改造技術...........................................................171
9.1消能減震技術..................................................................171
9.2建筑隔震技術..................................................................172
9.3混凝土構件粘貼碳纖維、粘鋼和外包鋼加固技術....................................173
9.4鋼絞線網(wǎng)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粘鋼和外包鋼加固技術..............................173
9.5結構無損拆除技術..............................................................174
9.6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拆除技術................................................175
9.7深基坑施工監(jiān)測技術............................................................177
9.8結構安全性監(jiān)測(控)技術......................................................177
9.9開挖爆破監(jiān)測技術..............................................................177
9.10隧道變形遠程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177
9.11一機多天線GPS變形監(jiān)測技術...................................................177
10.信息化應用技術.................................................................181
10.1虛擬仿真施工技術.............................................................181
10.2高精度自動測量控制技術.......................................................182
10.3施工現(xiàn)場遠程監(jiān)控管理及工程遠程驗收技術.......................................183
10.4工程量自動計算技術...........................................................183
10.5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實施集成應用及基礎信息規(guī)范分類編碼技術.....................185
10.6建設項目資源計劃管理技術.....................................................186
10.7項目多方協(xié)同管理信息化技術...................................................187
10.8塔式起重機安全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應用技術...........................................188
注:第1、4、6項“※”下的子項技術,主要適用于房建外的其他土木領域。
1地基基礎和地下空間工程技術
1.1灌注樁后注漿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灌注樁后注漿是指在灌注樁成樁后一定時間,通過預設在樁身內的注漿導管及與之相連的樁端、樁側處的注漿閥注入水泥漿。注漿目的一是通過樁底和樁側后注漿加固樁底沉渣(虛土)和樁身泥皮,二是對樁底和樁側一定范圍的土體通過滲入(粗顆粒土)、劈裂(細粒土)和壓密(非飽和松散土)注漿起到加固作用,從而增大樁側阻力和樁端阻力,提高單樁承載力,減少樁基沉降。
在優(yōu)化注漿工藝參數(shù)的前提下,可使單樁承載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細粒土,樁側、樁底復式注漿高于樁底注漿;樁基沉降減小30%左右??衫妙A埋于樁身的后注漿鋼導管進行樁身完整性超聲檢測,注漿用鋼導管可取代等承載力樁身縱向鋼筋。
2.技術指標
根據(jù)地層性狀、樁長、承載力增幅和樁的使用功能(抗壓、抗拔)等因素,灌注樁后注漿可采用樁底注漿、樁側注漿、樁側樁底復式注漿等形式。主要技術指標為:
(1)漿液水灰比:地下水位以下0.45~0.65,地下水位以上0.7~0.9。
(2)最大注漿壓力:軟土層4~8MPa,風化巖10~16MPa。
(3)單樁注漿水泥量:Gc=apd+asnd,式中樁端注漿量經(jīng)驗系數(shù)ap=1.5~1.8,樁側注漿量經(jīng)驗系數(shù)as=0.5~0.7,n為樁側注漿斷面數(shù),d為樁徑(m)。
(4)注漿流量不宜超過75L/min。
實際工程中,以上參數(shù)應根據(jù)土的類別、飽和度及樁的尺寸、承載力增幅等因素適當調整,并通過現(xiàn)場試注漿和試樁試驗最終確定。設計施工可依據(jù)現(xiàn)行《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進行。
3.適用范圍
灌注樁后注漿技術適用于除沉管灌注樁外的各類泥漿護壁和干作業(yè)的鉆、挖、沖孔灌注樁。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目前該技術應用于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汕頭、武漢、宜春、杭州、濟南、廊坊、龍海、西寧、西安、德州等地數(shù)百項高層、超高層建筑樁基工程中,經(jīng)濟效益顯著。
1.2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技術是采用長螺旋鉆機鉆孔至設計標高,利用混凝土泵將混凝土從鉆頭底壓出,邊壓灌混凝土邊提升鉆頭直至成樁,然后利用專門振動裝置將鋼筋籠一次插入混凝土樁體,形成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后插入鋼筋籠的工序應在壓灌混凝土工序后連續(xù)進行。與普通水下灌注樁施工工藝相比,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漿護壁,無泥皮,無沉渣,無泥漿污染,施工速度快,造價較低。
2.技術指標
(1)混凝土中可摻加粉煤灰或外加劑,每方混凝土的粉煤灰摻量宜為70~90kg。
(2)混凝土中粗骨料可采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0mm。
(3)混凝土塌落度宜為180~220mm。
(4)提鉆速度:宜為1.2~1.5m/min。
(5)長螺旋鉆孔壓灌樁的充盈系數(shù)宜為1.0~1.2。
(6)樁頂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3~0.5m。
(7)鋼筋籠插入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地下水位較高,易塌孔,且長螺旋鉆孔機可以鉆進的地層。
4.已應用典型工程
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10多項工程中應用,受到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歡迎,經(jīng)濟效益顯著,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復合地基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結強度樁(簡稱CFG樁),通過在基底和樁頂之間設置一定厚度的褥墊層以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使樁、樁間土和褥墊層一起構成復合地基。樁端持力層應選擇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土層。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具有承載力提高幅度大,地基變形小、適用范圍廣等特點。
2.技術指標
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可選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常用的施工工藝包括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成樁、振動沉管灌注成樁及長螺旋鉆孔灌注成樁三種施工工藝。主要技術指標為:
(1)樁徑宜取350~600mm。
(2)樁端持力層應選擇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地層。
(3)樁間距宜取3~5倍樁徑。
(4)樁身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要求,通常不小于C15。
(5)褥墊層宜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級配砂石等,不宜選用卵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0mm。厚度150~300mm,夯填度不大于0.9。
實際工程中,以上參數(shù)根據(jù)場地巖土工程條件、基礎類型、結構類型、地基承載力和變形要求等條件或現(xiàn)場試驗確定。
對于市政、公路、高速公路、鐵路等地基處理工程,當基礎剛度較弱時宜在樁頂增加樁帽或在樁頂采用碎石+土工格柵、碎石+鋼板網(wǎng)等方式調整樁土荷載分擔比例,提高樁的承載能力。
設計施工可依據(jù)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進行。
3.適用范圍
適用于處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按當?shù)亟?jīng)驗或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就基礎形式而言,既可用于條形基礎、獨立基礎,又可用于箱形基礎、筏形基礎。采取適當技術措施后亦可應用于剛度較弱的基礎以及柔性基礎。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哈大鐵路客運專線工程、京滬高鐵工程。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以及山東、河南、安徽、廣西等地區(qū)多層、高層建筑、工業(yè)廠房、鐵路地基處理工程中廣泛應用,經(jīng)濟效益顯著,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4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真空預壓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軟黏土地基內設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地面鋪設砂墊層,其上覆蓋不透氣的密封膜使軟土與大氣隔絕,然后通過埋設于砂墊層中的濾水管,用真空裝置進行抽氣,將膜內空氣排出,因而在膜內外產(chǎn)生一個氣壓差,這部分氣壓差即變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載。地基隨著等向應力的增加而固結。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應力等于土的自重應力,抽真空一定時間的土體有效應力為該時土的固結度與真空壓力的乘積值。
2.技術指標
(1)密封膜內的真空度應穩(wěn)定地保持在80KPa以上。
(2)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深度范圍內土層的平均固結度一般應大于85%。
(3)濾水管的周圍應填蓋100~200mm厚的砂層或其他水平透水材料。
(4)所需抽真空設備的數(shù)量,以一套設備可抽真空的面積為1000~1500m2確定。
(5)當?shù)鼗休d力要求更高時可聯(lián)合堆載、強夯等綜合加固。
(6)預壓后建筑物使用荷載作用下可能發(fā)生的沉降應滿足設計要求。
3.適用范圍
適用于軟弱黏土地基的加固。在我國廣泛存在著海相、湖相及河相沉積的軟弱黏土層。這種土的特點是含水量大、壓縮性高、強度低、透水性差。該類地基在建筑物荷載作用下會產(chǎn)生相當大的變形或變形差。對于該類地基,尤其需大面積處理時,譬如在該類地基上建造碼頭、機場等,真空預壓法是處理這類軟弱黏土地基的較有效方法之一。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日照港料場、黃驊港碼頭、深圳福田開發(fā)區(qū)、天津塘沽開發(fā)區(qū)、深圳寶安大道、廣州港南沙港區(qū)、越南胡志明市電廠等。
1.5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種新型的巖土工程材料,大致分為土工織物、土工膜、特種土工合成材料和復合型土工合成材料四大類。特種土工合成材料又包括土工墊、土工網(wǎng)、土工格柵、土工格室、土工膜袋和土工泡沫塑料等。復合型土工合成材料則是由上述有關材料復合而成。土工合成材料具有過濾、排水、隔離、加筋、防滲和防護等六大功能及作用。目前國內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建筑或土木工程的各個領域,并且已成功地研究、開發(fā)出了成套的應用技術,大致包括:
(1)土工織物濾層應用技術。
(2)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墊層應用技術。
(3)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擋土墻、陡坡及碼頭岸壁應用技術。
(4)土工織物軟體排應用技術。
(5)土工織物充填袋應用技術。
(6)模袋混凝土應用技術。
(7)塑料排水板應用技術。
(8)土工膜防滲墻和防滲鋪蓋應用技術。
(9)軟式透水管和土工合成材料排水盲溝應用技術。
(10)土工織物治理路基和路面病害應用技術。
(11)土工合成材料三維網(wǎng)墊邊坡防護應用技術等。
(12)土工膜密封防漏應用技術(軟基加固、垃圾場、水庫、液體庫等)。
2.技術指標
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GB50290及相關標準要求。土工合成材料應用在各類工程不僅能很好地解決傳統(tǒng)材料和傳統(tǒng)工藝難于解決的技術問題,而且均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工程造價大多可降低15%以上。
3.適用范圍
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的適用范圍十分廣泛??稍谒猩婕皫r土工程領域的各種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中應用。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青藏鐵路工程、長江防波堤、重慶加筋岸壁、京滬鐵路客運專線。
1.6復合土釘墻支護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復合土釘墻是將土釘墻與一種或幾種單項支護技術或截水技術有機組合成的復合支護體系,它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土釘、預應力錨桿、截水帷幕、微型樁、掛網(wǎng)噴射混凝土面層、原位土體等。
復合土釘墻直呼具有輕型,機動靈活,適用范圍廣,支護能力強,可作超前支護,并兼?zhèn)渲ёo、截水等效果。在實際工程中,組成復合土釘墻的各項技術可根據(jù)工程需要進行靈活的有機結合,形式多樣,復合土釘墻是一項技術先進、施工簡便、經(jīng)濟合理、綜合性能突出的基坑支護技術。
2.技術指標
(1)復合土釘墻中的預應力錨桿指:錨索、錨桿機錨管等。
(2)復合土釘墻中的止水帷幕形成方法有: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灌漿法、地下連續(xù)墻法、微型樁法、鉆孔咬合樁法、沖孔水泥土咬合樁法等。
(3)復合土釘墻中的微型樁是一種廣義上的概念,構件或做法如下:
①直徑不大于400mm的混凝土灌注樁,受力筋可為鋼筋籠或型鋼、鋼管等。
②作為超前支護構件直接打入土中的角鋼、工字鋼、H形鋼等各種型鋼、鋼管、木樁等。
③直徑不大于400mm的預制鋼筋混凝土圓樁,邊長不大于400mm的預制方樁。
④在止水帷幕中插入型鋼或鋼管等勁性材料等。
(3)土釘墻、水泥土攪拌樁、預應力錨桿、微型樁等按《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基坑土釘支護技術規(guī)程》CECS96等現(xiàn)行技術標準設計施工。
3.適用范圍
(1)開挖深度不超過15m的各種基坑。
(2)淤泥質土、人工填土、砂性土、粉土、黏性土等土層。
(3)多個工程領域的基坑及邊坡工程。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奧運媒體村、深圳的長城盛世家園二期(深14.2~21.7m)、賽格群星廣場基坑(深13m)、捷美中心(深16.0m)、廣州地鐵新港站(深9~14.1m)、上海西門廣場、華敏世紀廣場等一批深8~10m處于厚層軟土中的基坑等。
1.7型鋼水泥土復合攪拌樁支護結構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型鋼水泥土復合攪拌樁支護結構同時具有抵抗側向土水壓力和阻止地下水滲漏的功能。其主要技術內容是:通過特制的多軸深層攪拌機自上而下將施工場地原位土體切碎,同時從攪拌頭處將水泥漿等固化劑注入土體并與土體攪拌均勻,通過連續(xù)的重疊搭接施工,形成水泥土地下連續(xù)墻;在水泥土硬凝之前,將型鋼插入墻中,形成型鋼與水泥土的復合墻體。
該技術的特點是:施工時對鄰近土體擾動較少,故不至于對周圍建筑物、市政設施造成危害;可做到墻體全長無接縫施工、墻體水泥土滲透系數(shù)k可達10-7cm/s,因而具有可靠的止水性;成墻厚度可低至550mm,故圍護結構占地和施工占地大大減少;廢土外運量少,施工時無振動、無噪聲、無泥漿污染;工程造價較常用的鉆孔灌注排樁的方法約節(jié)省20%~30%。
2.技術指標
(1)型鋼水泥土攪拌墻的計算與驗算應包括內力和變形計算、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抗傾覆穩(wěn)定性驗算、坑底抗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抗?jié)B流穩(wěn)定性驗算和坑外土體變形估算。
(2)型鋼水泥土攪拌墻中三軸水泥土攪拌樁的直徑宜采用650mm、850mm、1000mm;內插的型鋼宜采用H形鋼。
(3)水泥土復合攪拌樁28d無側限抗壓強度標準值不宜小于0.5MPa。
(4)攪拌樁的入土深度宜比型鋼的插入深度深0.5~1.0m。
(5)攪拌樁體與內插型鋼的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200。
(6)當攪拌樁達到設計強度,且齡期不小于28d后方可進行基坑開挖。
主要參照標準有:《型鋼水泥土攪拌墻技術規(guī)程》JGJ/T199及《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等。
3.適用范圍
該技術主要用于深基坑支護,可在粘性土、粉土、砂礫土使用,目前在國內主要在軟土地區(qū)有成功應用。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上海靜安寺下沉式廣場、國際會議中心、地鐵陸家嘴車站、地鐵2號線龍東路延伸段、上海梅山大廈、天津地鐵二、三號線工程、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
1.8工具式組合內支撐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工具式組合內支撐技術是在混凝土內支撐技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內支撐結構體系,主要利用組合式鋼結構構件截面靈活可變、加工方便、適用性廣的特點,可在各種地質情況和復雜周邊環(huán)境下使用。該技術具有施工速度快、支撐形式多樣、計算理論成熟、可拆卸重復利用、節(jié)省投資等優(yōu)點。
2.技術指標
(1)標準組合件跨度8m,9m,12m等。
(2)豎向構件高度3m,4m,5m等。
(3)受壓桿件的長細比不應大于150,受拉桿件的長細比不應大于200。
(4)構件內力監(jiān)測數(shù)量不少于構件總數(shù)量15%。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周圍建筑物密集,相鄰建筑物基礎埋深較大,施工場地狹小,巖土工程條件復雜或軟弱地基等類型的深大基坑。
4.已應用典型工程
北京國貿中心、廣東工商行業(yè)務大樓、廣東荔灣廣場、廣東金匯大廈。
1.9逆作法施工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1)施工原理:逆作法是建筑基坑支護的一種施工技術,它通過合理利用建(構)筑物地下結構自身的抗力,達到支護基坑的目的。逆作法是將地下結構的外墻作為基坑支護的擋墻(地下連續(xù)墻)、將結構的梁板作為擋墻的水平支撐、將結構的框架柱作為擋墻支撐立柱的自上而下作業(yè)的基坑支護施工方法。根據(jù)基坑支撐方式,逆作法可分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三種。逆作法設計施工的關鍵是節(jié)點問題,即墻與梁板的連接,柱與梁板的連接,它關系到結構體系能否協(xié)調工作,建筑功能能否實現(xiàn)。
(2)技術特點:節(jié)地、節(jié)材、環(huán)保、施工效率高,施工總工期短。
2.技術指標
(1)逆作法施工技術總體上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7、《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術規(guī)程》JGJ165的相關規(guī)定。
(2)豎向立柱的沉降,應滿足主體結構的受力和變形要求。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建筑群密集,相鄰建筑物較近,地下水位較高,地下室埋深大和施工場地狹小的高(多)層地上、地下建筑工程,如地鐵站、地下車庫、地下廠房、地下貯庫、地下變電站等。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裙房工程、上海世博地下變電站、北京百貨大樓新樓、北京地鐵天安門東站、廣州國際銀行中心等。
※ ※ ※ ※ ※
1.10爆破擠淤法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爆破擠淤處理軟土地基實質上是地基處理的置換法,即通過爆炸作用將填料沉入淤泥并將淤泥擠出,使地基達到設計承載力和滿足地基在一定時間內的沉降要求的施工工藝,其主要技術為:在堆石體前沿淤泥中的適當位置埋置藥包群,爆后堆石體前沿向淤泥底部坍落,形成一定范圍和厚度的“石舌”,所形成的邊坡形狀呈梯形。當繼續(xù)填石時,由于“石舌”上部的淤泥在爆炸瞬間產(chǎn)生的強大沖擊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超孔隙水壓力,沖擊作用使土的結構發(fā)生破壞,擾亂了正常的排水通道,土體的滲透性變差,超孔隙水壓力難以消散,土體的強度降低,承載能力在短時間內喪失,因此拋石可以很容易地擠開這層淤泥并與下層“石舌”相連,形成完整的拋填體,如圖1.10所示。采用爆炸和拋填循環(huán)作業(yè),就可用石方置換掉拋填方向前方一定范圍內一定數(shù)量的淤泥,達到軟基處理的目的。
2.技術指標
(1)線藥量qL計算
H
式中:q——線藥量(kg/m),即單位布藥長度上分布的藥量;
q0——單耗(kg/m3),即爆除單位體積淤泥所需藥量,一般為(0.6~1.0)㎏/m3;
LH——爆破擠淤填石一次推進水平距離(m);
Hmw——計入覆蓋水深的折算淤泥厚度(m)
HM——置換淤泥厚度(m);
——水重度(kN/m3);
——淤泥重度(kN/m3);
Hw——覆蓋水深,即泥面以上的水深。
圖1.10爆破擠淤布藥與爆前、爆后斷面示意圖
(2)一次爆破擠淤填石藥量Q1計算
式中:Q1——一次爆破擠淤填石藥量(㎏);
LL——爆破擠淤填石一次的布藥線長度(m)。
(3)單孔藥量q1計算
式中:q1——單孔藥量(㎏);
M—— 一次布藥孔數(shù)。
(4)爆破擠淤的藥包埋深計算
式中:hμ——藥包埋深(m),指藥包中心在水面以下深度。
(5)石料應使用不易風化石料,粒徑應大于30cm。
(6)堆填石料范圍:一次處理淤泥寬度沿線;高度為1.3~1.8倍淤泥深度。
(7)爆破安全震動速度及水中沖擊波安全距離可參照《爆破安全規(guī)程》GB6722之規(guī)定進行。
3.適用范圍
爆破擠淤重在“擠”,必須地處開闊地帶,保證在爆炸后拋填體的重力作用下淤泥可以被擠出待處理地基范圍,并且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和破壞。主要適用于港口工程的防波堤、護岸、碼頭等基礎處理,公路鐵路房建等地處海灘、河灘等開闊地帶的地基處理。爆破擠淤法處理軟土地基適宜深度為3~25m。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海軍16642工程防波堤、連云港西大堤、大連港東區(qū)圍堤、浙江嵊泗中心漁港防波堤、珠海電廠陸域圍堤、廣東汕頭華能電廠、深港西部通道等。
1.11高邊坡防護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1)對于自然高邊坡:通過在坡體內施工預應力錨索、系統(tǒng)錨桿(土釘)或注漿加固對邊坡進行處治。系統(tǒng)預應力錨索為主動受力,單根錨索設計錨固力可高達3000KN,是高邊坡深層加固防護的主要措施。系統(tǒng)錨桿(土釘)對邊坡防護的機理相當于螺栓的作用,是一種對邊坡進行中淺層加固的手段。根據(jù)滑動面的埋深確定邊坡不穩(wěn)定塊體大小及所需錨固力,一般多用預應力錨(索)桿有針對性的進行加固防護。為防治邊坡表面風化、沖蝕或弱化,主要采取植物防護、砌體封閉防護、噴射(網(wǎng)噴)混凝土等作為坡面防護措施。
(2)對于堆積體高邊坡:對集體高邊坡的加固主要采取淺表加固、混凝土貼坡?lián)鯄宇A應力錨索固腳、淺表排水和深層排水降壓的加固處理等技術。淺表加固采用中空注漿土錨管加拱形骨架梁混凝土對邊坡淺層滑移變形進行加固處理;邊坡開挖切腳采用混凝土貼坡?lián)鯄宇A應力錨索進行加固;在邊坡治理采用淺表排水和深層排水降壓相結合進行處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放等。
2.技術指標
(1)對于自然邊坡:根據(jù)邊坡高度、巖體性狀、構造及地下水的分布,判斷潛在滑移面的位置。選擇適宜的計算方法確定所需的錨固力并給出整體安全系數(shù)。采用加固防護措施提高邊坡的穩(wěn)定性。主要技術指標為:
1)錨索錨固力:500~3000KN。
2)錨桿錨固力:100~500KN。
3)噴射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20。
4)錨(索)桿固定方式:可采用機械固定、灌漿(膠結材料)固定、擴張基底固定方式,根據(jù)粘結強度確定錨固力設計值。
在實際工程中,要結合邊坡坡度、高度、水文地質條件、邊坡危害程度合理選擇防護措施,提高地層軟弱結構面、潛在滑移面的抗剪強度,改善地層的其它力學性能,并加固危巖,將結構物與地層形成共同工作的體系,提高邊坡穩(wěn)定性。
(2)對于堆積體高邊坡:
1)土錨管注漿:土錨管灌注M20的水泥凈漿,水灰比0.8:1,注漿壓力0.3MPa以內。
2)在拱形骨架梁主梁、中空注漿土錨管相間布置,間距1.0m,坡面按1.4m×1.4m交錯布置。
3)坡面出現(xiàn)塌滑的區(qū)域,坡面按1.0m×1.0m交錯布置,在拱形骨架梁主梁布置位置,按1.0m間距相間布置中空注漿土錨管。
4)對已開挖的坡面全部進行拱形骨架梁混凝土護坡支護。
5)預應力錨索錨固力:500~3000KN。
6)淺表排水花管直徑為50~100mm。
7)在堆積體巖體內部設置永久深層排水降壓平洞。
3.適用范圍
(1)高度大于30m的巖質高陡邊坡、高度大于15m的土質邊坡、水電站側岸高邊坡、船閘、特大橋橋墩下巖石陡壁、隧道進出口仰坡等。
(2)適用于50~300m堆積體高邊坡加固。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三峽永久船閘高邊坡、李家峽水電站側岸邊坡、小浪底水利樞紐高邊坡、宜昌下澇溪特大橋橋墩下巖石陡壁錨固、大連港礦石碼頭高邊坡、京福國道、京珠高速、小灣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等。
1.12非開挖埋管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1)頂管法:直接在松軟土層或富水松軟地層中敷設中、小型管道的一種施工方法。施工時無須挖槽,可避免為疏干和固結土體而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等輔助措施,從而大大加快施工進度。短距離、小管徑類地下管線工程施工,廣泛采用頂管法。近幾十年,中繼接力頂進技術的出現(xiàn)使頂管法已發(fā)展成為可長距離頂進的施工方法。頂管法施工包括的主要設備有:頂進設備、頂管機頭、中繼環(huán)、工程管及吸泥設備;設計的主要內容是頂力計算;施工技術主要包括頂管工作坑的開挖、穿墻管及穿墻技術、頂進與糾偏技術、陀螺儀激光導向技術、局部氣壓與沖泥技術及觸變泥漿減阻技術。
(2)定向鉆進穿越:根據(jù)圖紙所給的入土點和出土點設計出穿越曲線,然后按照穿越曲線利用穿越鉆機先鉆出導向孔、再進行擴孔處理,之后利用泥漿的護壁及潤滑作用將已預制試壓合格的管段進行回拖,完成管線的敷設施工。其主要技術包括:
1)根據(jù)套管允許的曲率半徑、工作場地及巖土工程條件,確定定向鉆進的頂角、方位角、工具面向角、空間坐標,設計出定向鉆進的軌跡草圖。
2)導向孔鉆進是采用射流輔助鉆進方式,通過定向鉆頭的高壓泥漿射流沖蝕破碎旋轉切削成孔的,以斜面鉆頭來控制鉆孔方向。通過鉆機調整鉆進參數(shù),來控制鉆頭按設計軌跡鉆進。
3)將導向孔孔徑擴大至所鋪設的管徑以上,減少敷設管線時的阻力。
4)用分動器將要敷設的管線與回擴頭進行連接,在鉆桿旋轉回拉牽引下,將管線回拖入已成型的軌跡孔洞。
2.技術指標
(1)頂管法的技術指標應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的規(guī)定。
(2)定向鉆進穿越技術中,控制點的位置確定、鉆機拖拉力的計算和鉆機的選擇按規(guī)范《油氣輸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424的要求執(zhí)行。
3.適用范圍
(1)頂管法適用于直接在松軟土層或富水松軟地層中敷設中、小型管道。
(2)定向鉆進穿越法適合的地層條件為巖石、砂土、粉土、黏性土。對僅在出土點或入土點側含有卵礫石等不適和定向鉆施工的地層條件時,在采取得當措施后也可進行定向鉆進穿越施工。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浙江鎮(zhèn)海穿越甬江的頂管工程、上海穿越黃浦江的頂管工程、西氣東輸穿越黃河頂管工程等。
1.13大斷面矩形地下通道掘進施工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大斷面矩形地下通道掘進施工技術是利用矩形隧道掘進機在前方掘進,而后將分節(jié)預制好的混凝土結構在土層中頂進、拼裝形成地下通道結構的非開挖法施工技術。
矩形隧道掘進機在頂進過程中,通過調節(jié)后頂主油缸的推進速度或調節(jié)螺旋輸送機的轉速,以控制攪拌艙的壓力,使之與掘進機所處地層的土壓力保持平衡,保證掘進機的順利頂進,并實現(xiàn)上覆土體的低擾動;在刀盤不斷轉動下,開挖面切削下來的泥土進入攪拌艙,被攪拌成軟塑狀態(tài)的擾動土;對不能軟化的天然土,則通過加入水、粘土或其他物質使其塑化,攪拌成具有一定塑性和流動性的混合土,由螺旋輸送機排出攪拌艙,再由專用輸送設備排出;隧道掘進機掘進至規(guī)定行程,縮回主推油缸,將分節(jié)預制好的混凝土管節(jié)吊入并拼裝,然后繼續(xù)頂進,直至形成整個地下通道結構。
大斷面矩形地下通道掘進施工技術施工機械化程度高,掘進速度快,矩形斷面利用率高,非開挖施工地下通道結構對地面運營設施影響小,能滿足多種截面尺寸的地下通道施工需求。
2.技術指標
地下通道最大寬度6.9m;地下通道最大高度4.3m。
3.適用范圍
能適應N值在10以下的各類黏性土、砂性土、粉質土及流砂地層;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最大覆土層深度為15m;通過隧道掘進機的截面模數(shù)組合,可滿足多種截面大小的地下通道施工需求。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浦電路車站、8號線中山北路車站、4號線南浦大橋車站等。
1.14復雜盾構法施工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復雜盾構法施工技術為復雜地層、復雜地面條件下的盾構法施工技術,或大斷面(洞徑大于10m)、異型斷面形式(非單圓形)的盾構法施工技術。
“盾”是指保持開挖面穩(wěn)定性的刀盤和壓力艙、支護圍巖的盾型鋼殼,“構”是指構成隧道襯砌的管片和壁后注漿體。由于盾構施工技術對環(huán)境影響很小而被廣泛的采用,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盾構機主要是用來開挖土砂圍巖的隧道機械,由切口環(huán)、支撐環(huán)及盾尾三部分組成。就斷面形狀可分為單圓形、雙圓形及異型盾構。所謂盾構施工技術,是指使用盾構機,一邊控制開挖面及圍巖不發(fā)生坍塌失穩(wěn),一邊進行隧道掘進、出渣,并在盾構機內拼裝管片形成襯砌、實施壁后注漿,從而在不擾動圍巖的基礎上修筑地下工程的方法。
選擇盾構型式時,除考慮施工區(qū)段的圍巖條件、地面情況、斷面尺寸、隧道長度、隨到線路、工期等各種條件外,還應考慮開挖和襯砌等施工問題,必須選擇能夠安全而且經(jīng)濟地進行施工的盾構型式。根據(jù)盾構頭部的結構,可將其大致分為閉胸式和敞開式。閉胸式盾構與可分為土壓平衡式盾構和泥水加壓式盾構;敞開式盾構又可分為全面敞開式和部分敞開式盾構。
2.技術指標
(1)承受荷載
設計盾構時需要考慮的荷載如:垂直和水平土壓力、水壓力、自重、上覆荷載的影響、變向荷載、開挖面前方土壓力及其他荷載。
(2)盾構外徑
所謂盾構外徑,是指盾殼的外徑,不考慮超挖刀頭、摩擦旋轉式刀盤、固定翼、壁后注漿用配管等突出部分。
(3)盾構長度
盾構本體長度指殼板長度的最大值,而盾構機長度則指盾構的前端到尾端的長度。盾構總長系指盾構前端至后端長度的最大值。
(4)刀盤扭矩
刀盤扭矩可進行簡便計算:
式中:T——裝備扭矩(KN·m);
D——盾構外徑(m);
a——扭矩系數(shù)(土壓平衡式盾構a=8~3;泥水加壓式盾構a=9~5)。
(5)總推力
盾構的推進阻力組成包括:盾構四周外表面和土之間的摩擦力或粘結阻力(F1);推進時,口環(huán)刃口前端產(chǎn)生的貫入阻力(F2);開挖面前方阻力(F3);變向阻力(曲線施工、蛇形修正、變向用穩(wěn)定翼、擋板阻力等)(F4);盾尾內的管片和殼板之間的摩擦力(F5);后方臺車的牽引阻力(F6)。以上各種推進阻力的總和(∑F),須對各種影響因素仔細考慮,要留出必要的富余量。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類土層或松軟巖層中隧道的施工。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2006年北京地鐵10號線在穿越三元橋臨樓地段,盾構雙線調至凈距1.70m;2010年北京地鐵9號線軍一東區(qū)間盾構機在湖泊下礫巖層中掘進;2003年上海率先采用雙圓形盾構機施工M8線地鐵區(qū)間;上海外灘觀光隧道實現(xiàn)了城市復雜地層近距離疊交隧道施工。
1.15能化氣壓沉箱施工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智能化氣壓沉箱施工技術是指在沉箱下部設置一個氣密性高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工作室,并向工作室內注入壓力與刃口處地下水壓力相等的壓縮空氣,使在無水的環(huán)境下進行無人化遠程遙控挖土排土,箱體在本身自重以及上部荷載的作用下下沉到指定深度后,在沉箱結構面底部澆筑混凝土底板,形成地下沉箱結構的新型施工技術。
智能化氣壓沉箱在施工中,利用氣體壓力平衡箱體外水壓力,沉箱底土體在無水狀態(tài)下進行無人化遠程遙控開挖,通過遠程監(jiān)視系統(tǒng),沉箱在下沉過程中可以直接辯別并較方便地處理地下障礙物,同時避免了坑底隆起和流砂管涌現(xiàn)象。相比常規(guī)的沉井施工方法,智能化氣壓沉箱施工方法由于氣壓反力的作用,箱體容易糾偏和控制下沉速度,可以防止突沉、超沉,且周邊地層沉降小,對環(huán)境影響小;相比地下連續(xù)墻施工方法,可顯著減少圍護結構的插入深度,具有可觀的經(jīng)濟性。
2.技術指標
(1)無排氣環(huán)保螺旋機出土速度:16m3/h。
(2)遠程遙控自動挖掘機,鏟斗容量0.15~0.2m3,并配有專門的遠程監(jiān)視系統(tǒng)。
(3)減摩泥漿:鈉基膨潤土、純堿、CMC,密度1.05~1.08g/cm3,黏度30~40S。
(4)配有專門的人員生命保障系統(tǒng)(包括醫(yī)療艙、減壓艙等),工作室在有人狀態(tài)下氧氣含量保持19%~23%,氣壓小于0.4MPa,人員在高壓常壓環(huán)境之間轉換有專門操作規(guī)程并有各種故障的應急預案,防止減壓病的發(fā)生。
3.適用范圍
智能化氣壓沉箱施工技術可適用于軟土、黏土、砂性土和碎(卵)石類土及軟硬巖等各種地質條件,適合在城市建筑密集區(qū),周邊環(huán)境復雜,地表沉降要求高,對周邊建筑保護力度大的區(qū)域進行深基坑建設,以及舊城改造區(qū)域障礙物較多時采用,并可以向大深度、大面積的方向發(fā)展,滿足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fā)需求。目前開挖深度可達40m。
4.已應用典型工程
智能化氣壓沉箱施工技術在上海市軌道交通7號線工程12A標(浦江南浦站~浦江耀華站)區(qū)間中間風井工程得到應用。風井結構為全埋地下四層結構,平面尺寸為25.24m×15.6m,深度約29m,地下一層設外掛風道。沉箱施工過程中采用無人化智能化新技術和新設備使整個挖土、出土流程實現(xiàn)了無人化遙控施工,有效地控制周圍地基的沉降,保護了周邊建筑物的安全,而且坑底無隆起和流砂管涌,工程質量良好。
1.16雙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綜合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雙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綜合技術是將聚能爆破應用于預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最新爆破技術。該項新技術能最大限度提高藥柱爆炸的成縫能量,比普通預裂與光面爆破擴大孔距2~3倍,同時也減小了對保留巖體的爆破危害并提高了保留巖體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度,提高了半孔殘留率,爆后沒有爆破再生裂隙。該項新技術不僅節(jié)能環(huán)保還可以降低施工成本50%以上。
2.技術指標
(1)采用雙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綜合技術施工宜使用雙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專用裝置??砂础峨p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綜合技術施工工法》(國家一級工法)施工。
(2)采用“雙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綜合技術”可以達到以下技術指標:
1)根據(jù)爆破巖石的力學特性和巖石的結構構造預裂或者光面爆破孔距可以增大2~3倍。
2)保留巖體的建基面以下40cm范圍內,爆后波速最大衰減只有4%,遠低于國家規(guī)范要求。
3)半孔殘留率遠高于國家規(guī)范要求并且爆后殘留半孔沒有爆破再生裂隙。
4)施工成本降低50%以上。
5)節(jié)省能源消耗50~60%、造孔矽塵大量減少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3.適用范圍
適用于水利水電、礦山、交通、房屋建筑、風電、核電等建筑行業(yè)各種巖性巖石的輪廓控制爆破設計與施工。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在水利水電行業(yè)應用廣泛,并且取得良好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混凝土技術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過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和生產(chǎn)工藝的優(yōu)化,并采用優(yōu)質礦物微細粉和高效減水劑作為必要組分來生產(chǎn)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滿足結構所要求的各項力學性能,耐久性非常優(yōu)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術內容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膠比(W/B)≤0.38。
2)水泥必須采用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水泥,如硅酸鹽水泥,普硅硅酸鹽水泥或復合硅酸鹽水泥,不得選用立窯水泥。
3)粗骨料的壓碎指標值≤10%,Dmax≤25mm,采用15~25mm和5~15mm二級配合,飽和吸水率<2.0%,且無堿活性。
4)采用優(yōu)質礦物微細粉和高效減水劑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點。礦物微細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細礦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礦物微細粉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且宜達到優(yōu)品級。礦物微細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一般為,硅粉≤10%,粉煤灰≤30%,礦渣≤50%,天然沸石粉≤10%,復合微細粉≤50%。
5)配合比設計強度應符合以下公式:
式中: ——混凝土配置強度(MPa);
——混凝土強度標準值(MPa);
?σ——強度標準差,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時,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2)耐久性設計的要求
1)處于常規(guī)環(huán)境的混凝土結構,滿足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耐久性要求
≤
式中:W/B——水膠比;
C——鋼筋保護層厚度(cm);
a——碳化區(qū)分系數(shù),室內1.7,室外1.0;
t——結構設計使用年限。
2)對于處于嚴酷環(huán)境的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應根據(jù)工程所處環(huán)境條件,應按《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GB50467進行耐久性設計,考慮的環(huán)境劣化因素有:
①抗凍害耐久性要求:a)根據(jù)不同凍害地區(qū)確定最大水膠比;b)不同凍害地區(qū)的耐久性指數(shù)k;c)受除冰鹽凍融循環(huán)作用時,應滿足單位剝蝕量的要求;d)處于有凍害環(huán)境的,必須摻入引氣劑,引氣量應達到4%~5%。
②抗鹽害的耐久性要求:a)根據(jù)不同鹽害環(huán)境確定最大水膠比;b)抗Cl-的滲透性、擴散性,應以56d齡期,6h總導電量(庫侖)確定,一般情況下,氯離子滲透性應屬非常低范圍(≤800庫侖);c)混凝土表面裂縫寬度符合規(guī)范要求。
③抗硫酸鹽腐蝕的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鹽侵蝕較為嚴重的環(huán)境,水泥中的C3A<5%;C3S<50%;b)根據(jù)不同硫酸鹽腐蝕環(huán)境,確定最大水膠比;c)膠砂試件的膨脹率<0.34%。
④抑制堿—骨料反應有害膨脹的要求:a)混凝土中堿含量<3.0㎏/m3;b)在含堿環(huán)境下,要采用非堿活性骨料。
2.技術指標
(1)工作性
坍落度≥200mm;擴展度≥550mm;倒筒時間≤15s;無離析泌水現(xiàn)象;黏聚性良好;2h坍落度損失小于30%,具有良好的充填模板和鋼筋通過性能。
(2)力學性能
抗壓強度等級≥C40;體積穩(wěn)定高,收縮小,彈性模量與同強度等級的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3)耐久性
按主要技術內容中的耐久性技術指標控制,結合工程情況也可參照《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193中提出的指標進行控制;耐久性試驗方法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規(guī)定的方法,主要有:
鹽凍試驗方法;
抗氯離子滲透性試驗方法;
抗硫酸鹽腐蝕試驗方法;
堿含量計算方法;
骨料堿活性檢驗方法;
骨料堿——碳酸鹽反應活性檢驗方法;
礦物微細粉抑制堿——硅反應效果檢驗方法。
也可參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CECS207。
3.適用范圍
高性能高耐久性混凝土適用于各種混凝土結構工程,如港口、海港、碼頭、橋梁及高層、超高層混凝土結構。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杭州灣大橋、山東東營黃河公路大橋、武漢武昌火車站、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湖南洞庭湖大橋等。
2.2高強高性能混凝土
本節(jié)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簡稱HS-HPC)是強度等級超過C80的HPC,其特點是具有更高的強度和耐久性,用于超高層建筑底層柱和梁,與普通混凝土結構具有相同的配筋率,可以顯著地縮小結構斷面,增大使用面積和空間,并達到更高的耐久性。
1.主要技術內容
HS-HPC的水膠比≤28%,用水量≥200kg/m3,膠凝材料用量650~700kg/m3,其中水泥用量450~500kg/m3,硅粉及礦物微細粉用量150~200kg/m3,粗骨料用量900~950kg/m3,細骨料用量750~800kg/m3,采用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或氨基磺酸高效減水劑。HS-HPC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還需要摻入體積含量2.0~2.5%的纖維,如聚丙烯纖維、鋼纖維等。
2.技術指標
(1)工作性:新拌HS-HPC混凝土的工作性直接影響該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其最主要的特點是粘度大,流動性慢,不利于超高泵送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術指標主要是坍落度、擴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時間(簡稱倒筒時間),坍落度≥240mm,擴展度≥600mm,倒筒時間≤10s,同時不得有離析泌水現(xiàn)象。
(2)HS-HPC的配比設計強度應符合以下公式:
(3)HS-HPC應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因其內部結構密實,孔結構更加合理。
HS-HPC的抗凍性、碳化等方面的耐久性可以免檢,如按照《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CECS207標準檢驗,導電量應在500庫侖以下;為滿足抗硫酸鹽腐蝕性應選擇低C3A含量(<5%)的水泥;如存在潛在堿骨料反應的情況下,應選擇非堿活性骨料。
(4)HS-HPC自收縮及其控制
1)自收縮與對策
當HS-HPC澆筑成型并處于密閉條件下,到初凝之后,由于水泥繼續(xù)水化,吸取毛細管中的水分,使毛細管失水,產(chǎn)生毛細管張力,如果此張力大于該時的混凝土抗拉強度,混凝土將發(fā)生開裂,稱之自收縮開裂。水灰比越低,自收縮會越嚴重。
一般可以控制粗細骨料的總量不要過低,膠凝材料的總量不要過高;通過摻加鋼纖維可以補償其韌性損失,但在侵蝕環(huán)境中,鋼纖維不適用;需要摻入有機纖維,如聚丙烯纖維或其他纖維;采用外摻5%飽水超細沸石粉的方法,以及充分地養(yǎng)護等技術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HS-HPC的自收縮和自收縮開裂。
2)自收縮的測定方法
參照《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CECS207進行。
HS-HPC的早期開裂、自收縮開裂及長期開裂的總寬度要低于0.2mm。普通混凝土的應變達到3‰時,其承載能力仍保持一半以上。若HS-HPC的應變也處于3‰時,實際承載力已近于0,這就意味著在這種情況下,在HS-HPC中只觀察到裂縫形成,然后是迅速的破壞。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混凝土強度要求較高的結構工程。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國內廣州珠江新城西塔項目工程已大量應用HS-HPC,國外超高層建筑及大跨度橋梁也大量應用了HS-HPC。
2.3自密實混凝土技術
1.主要技術內容
自密實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簡稱SCC),指混凝土拌合物不需要振搗僅依靠自重即能充滿模板、包裹鋼筋并能夠保持不離析和均勻性,達到充分密實和獲得最佳的性能的混凝土,屬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種。自密實混凝土技術主要包括自密實混凝土流動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術;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自密實混凝土早期收縮控制技術。
(1)自密實混凝土流動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術
自密實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良好流動性、填充性和保水性。通過骨料的級配控制以及高效減水劑來實現(xiàn)混凝土的高流動性、高填充性。其測試方法主要有U型槽法、L型槽法、倒坍落度筒法等。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的控制技術是一個關鍵。
(2)配合比設計
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普通混凝土不同,有全計算法、固定砂石法等。配合比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單位體積用水量宜為155~180kg。
2)水膠比根據(jù)粉體的種類和摻量有所不同,按體積比宜取0.8~1.15。
3)根據(jù)單位體積用水量和水膠比計算得到單位體積粉體量。單位體積粉體量宜為0.16~0.23。
4)自密實混凝土單位體積漿體量宜為0.32~0.40。
(3)自密實混凝土早期收縮
由于自密實混凝土水膠比較低、膠凝材料用量較高,使得混凝土早期的收縮較大,尤其是早期的自收縮。主要包括自收縮的收縮機理、計算公式及檢測技術等方面。
2.技術指標
(1)原材料的技術要求
1)膠凝材料
水泥選用較穩(wěn)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合料是自密實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常用的有粉煤灰、磨細礦渣、硅粉、礦粉等。膠凝材料總量不少于500kg/m3。
2)細骨料
砂的含泥量和雜質,會使水泥漿與骨料的粘結力下降,需要增加用水量和增加水泥用量,所以砂必須符合規(guī)范技術。砂率在45%以上,最高可到50%。
3)粗骨料
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一般以小于20mm為宜,盡可能選用圓形且不含或少含針、片狀顆粒的骨料。
4)外加劑
自密實混凝土具備的高流動性、抗離析性、間隙通過性和填充性這四個方面都需要以外加劑的手段來實現(xiàn)。因此對外加劑的主要要求為:與水泥的相容性好;減水率大;緩凝、保塑。
(2)工作性技術指標
坍落度:Slf≥250mm;
坍落擴展度:Lsf≥700mm;
填充性:△G≤5mm;
抗離析性:△h≤7%;
流動性:Lf≥700mm;
黏聚性:兩h內滿足以上各項指標要求。
3.適用范圍
自密實混凝土適用于澆筑量大,澆筑深度、高度大的工程結構;配筋密實、結構復雜、薄壁、鋼管混凝土等施工空間受限制的工程結構;工程進度緊、環(huán)境噪聲受限制、或普通混凝土不能實現(xiàn)的工程結構。
4.已應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恒基中心過街通道工程、江蘇潤揚長江大橋、廣州珠江新城西塔、蘇通大橋承臺。
2.4輕骨料混凝土
1.主要技術內容
輕骨料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是指采用輕骨料的混凝土,其表觀密度不大于1900kg/m3。所謂輕骨料是為了減輕混凝土的質量以及提高熱工效果為目的而采用的骨料,其表觀密度要比普通骨料低。人造輕骨料又稱為陶粒。
輕骨料混凝土具有輕質、高強、保溫和耐火等特點,并且變形性能良好,彈性模量較低,在一般情況下收縮和徐變也較大。
輕骨料混凝土應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減輕結構自重、節(jié)約材料用量、提高構件運輸和吊裝效率、減少地基荷載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
輕骨料混凝土按其在建筑工程中的用途不同,分為保溫輕骨料混凝土、結構保溫輕骨料混凝土和結構輕骨料混凝土。此外,輕骨料混凝土還可以用作耐熱混凝土,代替窯爐內襯。
2.技術指標
(1)輕骨料(陶粒)性能:
粗骨料的級配和最大粒徑:粉煤灰陶粒最大粒徑為20mm;天然輕骨料為40mm;其他陶粒為30mm;不同用途的輕骨料混凝土對骨料級配的要求如表2.4。